術前治療|老師移民驗身揭患肺癌 腫瘤科醫生:七大徵狀預示患癌風險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3/11/17 17:10

最後更新: 2023/11/24 18:32

分享:

分享:

持續咳嗽、體重無故下降及氣喘等,都可能是肺癌的病徵。(iStock圖,非當事人)

在本港癌症患病數字中,肺癌位列首位。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0年的數字,新增肺癌病例共5,422宗,而死於肺癌的人數高達3,910人。在所有登記病例中,81.3%為非小細胞肺癌,其中1至3期佔了近4成。

近來有臨床研究結果顯示,在手術前配合輔助免疫治療可縮小腫瘤,同時降低復發風險和提升治癒機會。

最新影片:

老師計劃移民 驗身揭患肺癌

教師阿珍今年51歲,她因打算移民而進行身體檢查時,發現肺部有陰影。在進一步檢驗後,阿珍於2022年3月確診早期肺癌。基於當時新冠疫情嚴峻,阿珍苦候4星期,才於私家醫院完成右邊部分肺葉切除手術。及後醫生認為病人情況穩定不需做進一步治療,她的生活回復正軌,重回工作崗位。

除煙民是肺癌高危群,此外還有種族或遺傳因素。(iStock)

惟今年年頭,阿珍胸口突然感到劇痛並不能呼吸,於是她立即前往急症室,並即時被醫生留院作進一步治療。住院期間,阿珍肺部影像顯示胸間位置有陰影,醫生安排抽針檢驗後,發現她肺癌復發,癌細胞已擴散至左肺。

阿珍無奈指若然可於等待手術期間使用術前輔助治療,她亦願意使用以提高手術成效,及減低往後的復發機會,然而藥費仍然是她的首要考慮的因素之一。

咳嗽深呼吸感胸口痛

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鄭志堅指出,早期病人的常見徵狀包括:身體時常感到疲倦、持續咳嗽、沒有明顯原因的體重下降、氣喘、痰中帶血、胸口疼痛(咳嗽或深呼吸時,胸口隱隱作痛或突然劇痛)以及聲沙。

近年治療癌症採用跨專科會診日趨普遍,來自多個醫學專科的醫生,例如外科、放射科和腫瘤科醫生所組成的團隊,為患者度身訂造療程,平衡各種治療方案的成效和副作用。(iStock)

當肺癌出現轉移,腫瘤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,也可引發相應症狀,如頸部淋巴核腫脹,頸、面、手均呈腫脹;腹脹、骨痛、頭痛、局部腦癇或半身不遂。

吸煙是引發肺癌的主要已知因素,鄭醫生指,吸煙人士患上肺癌的機會率是非煙民的20倍,有10%吸煙人士患上肺癌;經常吸食二手煙也會增患肺癌,較普通人高兩至三倍,所以呼籲煙民馬上戒煙。

非煙民的致癌風險

至於非煙民,如長期缺乏進食新鮮蔬菜、水果和含豐富維他命A的食物;長期吸入廚房油煙;經常進食經燒烤、醃製的食物;長期吸入燃燒香燭的煙霧或化學物質者,都是肺癌的可能致病原因。

有調查指肺癌病人普遍對現時新式術前免疫治療認知度較低,因此提高早期肺癌患者對此治療的認識,並鼓勵患者與醫生共同商討,尋求最適切治療。(周美好攝)

肺癌可簡單分為4期,期數愈後,代表肺部腫瘤擴散範圍愈廣。當中有大约33%病人在確診時屬於早期(第一期至第三期)。「醫生會根據3個因素包括癌細胞的位置、肺部腫瘤的大小,以及肺癌擴散的範圍及程度,為肺癌患者界定癌症分期。」

不同期數的治療方案

前期與後期的肺癌亦有不同的治療方法,早期的非小細胞肺癌在發現後,就可以由外科醫生做手術或放射科醫生使用放射治療,有機會可根治。至於晚期患者則有免疫治療、標靶治療和傳統化療等選擇。

鄭醫生表示,近來有研究顯示於手術前接受免疫化療組合比起單獨使用化療,在中國人身上能有效降低超過一半的復發風險,每5名病人就有接近3位病人,在3年內病情沒有復發或惡化。術前免疫化療組合亦能令3年內腫瘤擴散的病人,由六成下降至不足兩成。

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一項新調查,4成多受訪肺癌患者的家庭月入低於兩萬港元,可想而知治療肺癌對家庭經濟狀況所造成的沉重壓力。(iStock)

題:建議資助術前輔助治療

今年9月至10月期間,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對209位肺癌患者進行了網上問卷調查,當中60位是適合進行手術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,其中發現80%受訪者認為有必要了解更多關於術前輔助治療方案,以提高手術成功率。

另外,醫護人員的建議、提高手術成功率、預防復發和延長存活期都是患者接受術前輔助治療的重要推動因素。然而,78%受訪者認為缺乏政府資助是接受術前輔助免疫治療的主要障礙。因此,該基金建議香港政府當局引入相關治療的同時,也應該加快將有關藥物納入資助安全網,勿忽略病患所面對的沉重治療負擔。

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鄭志堅說,在沒有基因突變的患者身上,醫生可能按情況在術前或術後,處方免疫化療組合作輔助治療使用。(周美好攝)

預防肺癌方法

*煙民馬上戒煙,若身邊有親友吸煙,勸他們戒煙。
*吸煙人士應定期進行胸肺檢查。
*避免吸入過多油煙,在家煮食時少用煎炒油炸的煮食方法,改用蒸煮炆燉以減少油煙,亦應使用抽油煙機。
*避免進食醃製燒烤食物。
*家居減少燃燒香燭。

撰文:周美好